绿色建筑如何做好节地策略,哪些点值得关注?
我国建筑业历经粗放式发展,在辉煌成就的背后隐藏着重大资源浪费问题。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实施城镇化,要怎么通过合理布局,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节地措施,日趋重要。
一、节地措施
1.建造多层、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对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做出合理调整,确保符合节能及采光标准、健康卫生。
2.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要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集约用地。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要注意,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高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底面积之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多功能利用的可能性,包括停车库、商业用房、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并在建筑荷载、空间高度、水、电、空调通风等配套上考虑。处理好地下室人口与地面的有机联系,以及通风、防火及防渗漏等问题。
3.旧区改造为绿色居住区。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老居住区绿地普遍存在着“绿化面积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边环境。对原有以水体为主的地形地貌加以改造后建公园、绿地等。
居住建筑的绿化用地在满足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结合日照模拟报告,在设计中明确绿地和符合日照要求的公共绿地范围。
4.褐地开发。褐地是指因含有或可能含有危害性物质,污染物成闲置工业用地。利用再开发或再利用变得复杂的不动产。包括因污染或可能受污染的废弃、褐地发展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工业项目是目前发展重点之一。
5.开发节地建筑材料。发展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生产砌块等墙本材料,进一步减少黏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二、高层建筑与节地
高层建筑适地性与节地性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建设、人口及土地资源利用、高层建筑的现在和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一定的意义。相对于一般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有其自身的许多优势。
超高层建筑节地实例如下:
1960年,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构思了巨构建筑,将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为Arcology, 创立了生态建筑学。生态建筑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
“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则更为宽广,是泛指一切在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形态,它们或是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或是利用相关技术,或是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生态建筑到生态型建筑,是概念外延拓展的过程。生态型建筑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建筑。为人类营造适宜的使用空间是其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以因利乘便或因势利导的方式去实现生态的目标。
巨构建筑其实是一个城市原型,一个具有1000m高度的塔状建筑综合体,占地面积约1km平方。城市的居住区布置在综合体的表层,公共建筑则集中在综合体的裙房。所有的城市功能紧密相连,以期把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巨构建筑还考虑了能源利用
的效率以及新能源的开发,降低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巨构建筑坐落在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之间的莫吉夫沙漠,建筑高约1000m, 周围环绕着两组集中式的名为室外会场的裙房,可提供1044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可容纳10万永久居民。
三、总结
要想打造真正的绿色建筑城市,仅仅依靠一个节地型建筑必然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许多矛盾相辅相成,一发而牵动全身,因此在建筑节地问题上我们要灵活处理,将节地与生态、环保、节能等结合考虑,节地最终要达到的并不只是字面上的节约用地、减少用地,而是要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性的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