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行业那些事!
房屋建筑行业内存在大量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建筑设计院,多数尚未做好转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准备,在新模式的冲击下,原有设计业务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都受到了影响。如何在新模式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就目前而言,现在的设计院将要面临着三大的挑战:
第一,人均产值降低,以前业务多,尤其一二线城市,人均上百万,五六十万都不好意思说你在设计院上班,以前行情好,设计院可以保持正常运转,分红也不少,但是现在业务下降,人均产值只有原来的六成,有的甚至到了5万,那么接下来设计院怎么存活?
第二,客户大多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并且是靠两三个客户支撑了公司70%的业务量,大客户倒下去一两个,公司业绩直线下滑,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举个例子,以往一年可以做5000万业绩,其中有3000万来自于一个客户,那么这么客户倒下了。那么3000万的业绩缺口从哪里来?
第三,项目利润低,现在都是低价中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现在设计费打三折的都有,只要不亏钱都能干。
所以很多设计院都在寻求改革,传统设计院如果不正视自己的自身问题与不足,谋求改革迎来新的盈利模式,迟早要被时代的浪潮给淹没的。所以小编认为设计院改革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从制度上改革,去官僚化,去行政化,设计院最大的资源就是设计师,优秀的设计师才能服务好甲方,而不是靠跪舔,同时让设计师拿到与复出相匹配的报酬。
第二,积极拥抱新技术,比如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建筑等等,提高设计的附加值。
第三,打造新的合作模式,设计师不再是打工,而是合伙人。大家互利共赢,为同一个目标奋斗,而且这个目标跟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更能激发设计师的工作动力。
所以对于设计公司来说合伙制要比股份制更具有优势,设计是一个创意性的产业,它不像传统产业核心生产资料是资金,没有资金啥也干不了。设计公司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才,资金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有人找你,你就可以单干,不用考虑成本,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关系,接待客户去星巴克就好了,所以人才不好伺候,打卡、加班,定任务,脾气一上来,单飞了。所以做得好的许多设计公司,都不是老板一个人的,是人才共有的,否则人才一走,业务也带走了,老板也守不住。
但是说股份制也不行,因为股份等于分红的权利,这是公司法规定的。设计公司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才,有了股份不干活,年底照样要分红,股东多了,设计公司就受不了,容易倒闭,所以对于设计公司来说合伙制要更具有优势,同桌吃饭自掏腰包,AA制,利益共享,风险共同承担。
设计院的两极分化
刚进去设计院的小伙伴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跟老员工干得一样多,但是收入差距却很大,老员工肯定会说是因为你画图慢,没有经验,真的是这样吗?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一起进设计院的,收入差距也很大。
原因只有一个,你站错了队,关系户会分到好项目,你跟着关系户自然能吃到肉,如果一点背景都没有,只能干差的项目。就比如同样200万的项目,有的设计一个月,审批一个月,而有的设计半年,审批一年,别人几个月拿到钱,你要等两年才能拿到。
再比如,有的项目是设计院为了维护甲方关系,没多少利润,主要是做人情,但是有的项目收益却很高,如果你分到的是维护人情关系的项目,不好意思,又赚不到钱。所以在设计院抱大腿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没关系的,干很多年都没起色,两级分化严重。
结构设计的出路
第一条出路:如果你技术上特别开窍,可以考虑以技术发家。做个总工。前提是最好有证据,并且有多年大院经验。
第二条出路:如果你有门路可以拉业务,那么可以拉业务赚钱!赚到钱了之后再考虑钱生钱。
第三条出路:运用你现有的人脉向上爬。送礼动用关系。硬件最好也要有。比如人家某某职位标配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身份等等,你好歹有个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学历也说得过去。
第四条出路:考个证,去小开发商,直接当经理。这样你变成了领导,收入就高了。为什么不去找大开发商?因为大开发商很难混成领导啊。要是有天赋的,自己要是有天赋早在设计院熬总工了,何必去开发商混。要是没有天赋,升迁实在是太难等了。同是下面干活儿的,开发商和设计院不过是换个难受的方法罢了,收入上没有太实质性的突破。
第五条出路:转行,自己当老板。
残酷地说,就这么几个路。
传统设计院是整个工程设计行业的市场主体,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软着陆时期,而传统设计院或增项或转型,竞争日益激烈,项目越来越难接,越来越难做,随着施工项目日益高标准、严要求,其盈利基本靠管理。而工程设计服务的目的是使项目增值,伴随设计领域新技术的应用,传统设计院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工程管理中。这种市场需求与竞争,必然倒逼传统设计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当前形势下,传统设计院只要发挥优势、改革创新、抵御风险,将迎来“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