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价行业那些事!
为什么造价咨询公司的收入低?
很多人都吐槽造价咨询公司收入低,让小编来总结一下大概两个原因:
第一,菜鸟阶段,工作年限在三年以内。工资一般都不会太高,3-5W很正常。项目大小、技术和经验都跟工资息息相关。很多新人前两年就是一个算量员,主要要求把软件用熟,把计量规范使用准确。拿着底薪,加算量的一点提成,提成中部分还得给带你的师傅,一般公司算量提成很少,清单编制才是拿大头,而算量是真真实实廉价劳动力,赚辛苦钱。虽然算量耗时长还费脑,但是整个造价活动中它并不算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第二种情况,因各种原因,拿不到大项目。这时候你可能工作3年以上,甚至是5年。但是在技术经验、与人沟通的能力、资历硬件上面还有缺陷,只能拿一些收费少、或者是走过场出报告的、别人项目负责人挑剩下的项目。有的简单金额小就不说了,有的金额小还复杂,费力不讨好。时间耗了,提成却只有个基本收费。别人做项目,可是一个项目一个月提成20000,还拿大头。而你一个项目提成1000,一个月即使做3个,也只有那么点,差距就出现了。
工程造价这个行业为什么都说难熬,相信社会上太多的人把工程行业妖魔化了,在大学里面属于劝退专业的范畴,因为毕业后是所能选的职业算是夕阳产业,苦逼行业,但工程行业就是客观存在,而且在社会上以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俯视其他行业,这也跟我国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离不开干系,身处工程造价行业,小编尽量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判断,不过分贬低,更不会盲目夸赞,不做判断,只分享体验。
这里小编把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的工作分为几个阶段,咱们先说第一个阶段,工作前三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毕业前三年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结束漫漫求学路,开始职场生涯,一切都是陌生而艰难的,特别是当你选择了工程行业,工作环境就注定不好。
第二阶段就是成为预算员,先从图纸算量开始,一根一根翻样计算钢筋,一层一层计算混凝土模板,砌体工程量跟劳务队伍一点一点扣已完工程量,办理进度结算,然后又是计价学习清单定额学,看清单套项组价学,做成本分析,分析收入,计划成本,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原因。
第三阶段就是预算员技术员,不过以上所说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因为当预算员确实很忙,有时还要熬夜打混凝土,更多的是体力上的考验,预算员技术员就是精神上的考验,预算员就是算不完的量,技术员编不完的方案。这个阶段很苦,跟大学时候完全是两码事,有很多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落差选择转行,或者回去读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无所谓正确与否,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小编倒反而觉得能及时认清自己,果断做出选择的人都很有魄力和勇气,你并不能够在施工企业一步一步慢慢打拼的人,就怕犹豫不决,一会想坚持,一会儿又想转行,一会儿又想考研,犹豫不决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用。
造价工程师的五条成长路径,你认为你能走的是哪条?
1.全过程工程总咨询师:对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落地实施、造价合约协同管控、项目管理风险管控等,深入理解和应用,是当下咨询行业稀缺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
2.总承包商的成本管控管理: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内容由投资管控转变为成本管控
3.项目首席经济学家:统筹规划项目价值,交付项目价值,增值项目价值的能力优先
4.工程造价纠纷的调解专家:未来工程造价咨询的重要服务内容是工程造价纠纷的诉讼解决路径,尤其是争议评审委员会和争议裁决委员会的专家业务,特别强调工程造价+法律的业务能力
5.投资项目总会计师:策划项目融资、投资计划、投资使用和回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快速回收投资
不管走哪条路,造价行业也是基于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之下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然而最近的国家政策官宣取消造价师的职业声音非常大,发自灵魂的拷问:造价师以后会失业吗?这是很多造价人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下面我们接着来聊聊。
一、能力决定去留。
如果造价师的能力止于算面积、体积这些简单重复的工作,那么未来高速发展的计算软件一定会取代造价人员。 如果造价人员还掌握了一些软件很难取代的知识,比如精通清单定额,项目管理等等,就好比广联达的出现没有让之前手算工程量的造价人员丢掉饭碗,而是让造价人员的工作更为方便快捷。因此,小编也是相信现在淘汰的是仅仅止步于只会计算工程量的造价人员。
二、提升个人能力值,打造核心竞争力。
算量不过是基础,软件只是减少工作强度,这样会让我们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算量这一小部分,而是上升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接触,比如项目管理、精通合同、全过程造价管理、施工工艺等。 换言之,就是低端的造价人员不需要那么多了,社会淘汰的也就是可以用机器替代的重复工作的工种。那么造价师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要把大量精力从算量工作解放出来后,放到计价的工作上,造价的其他综合管理工作上,这势必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占有立足之地。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程行业各个不同,业主要求种类繁多,外部因素更是千差万别,造价数据不能一概而论,只有自己积累的数据才最适合自己。其实,只要用心,数据、指标就在你身边,不断积累自己的数据库、指标库。面对变革,积极转换思想,紧随行业发展,让市场机制成为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