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大厦项目BIM综合应用分析
一、项目采用BIM技术的原因
1、技术层面
项目工程体量大,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结构形式为“带斜撑巨柱框核心筒结构抗测力”体系,施工深化难度大;
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高,技术处理难度大;
项目核心筒采用爬模施工,巨柱为爬模加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复杂,
2、管理层面
1)专业分包多,作业交叉面广,工序穿插困难,施工过程设计变更多,总承包管理难度大,采用BIM技术提升总承包管理协调能力,加强项目信息化沟通,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二、采用BIM技术应用
1、钢筋与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通过Revit建立钢筋模型并整合钢结构模型,发现七十余处钢筋连接板,深化问题,BIM小组利用BIM软件对此节点进行深化,在钢梁的相应位置上增设连接板,并在工厂完成钢构件的加工,避免了现场的加焊及开孔,确保了结构的稳定,缩短施工工期30余天。
2、施工措施深化设计:通过tekla建立动臂塔吊支撑架措施模型,并与土建和钢结构模型复核,对动臂塔吊支撑架和支撑架的预埋你看看进行深化设计,并导出加工图纸,便于在工厂加工制作。
3、总平面布置管理: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场平布置困难,通过场地平面模型的建立,合理规划各个施工阶段 的平面布置,从而实现对现场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帮助项目完成各个施工阶段目标;
4、动臂塔吊爬升模拟:通过BIM软件模拟动臂塔吊爬升过程,发现3台塔吊同步爬升需占用施工关键线路2天,通过模拟优化,先顶升筒内1280D塔吊,再爬升筒外塔吊,提高了塔吊的施工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
5、巨柱为双向倾斜,最大倾斜角为7.1度,项目拟使用爬模施工,通过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模拟,评估方案合理性并进行不断完善,以确保现场施工的进度及安全;
6、基坑支撑梁区域钢构件数量多,且与支撑梁相互交错,通过naviswork进行碰撞检查,发现钢构件与支撑梁有7处冲突,通过优化,避免了支撑梁与钢结构的碰撞,保证了施工进度;
7、桁架层安装演示
8、标准化族库管理:在项目上建立标准化族库,利用平台,在平台上建立项目文件夹,由项目BIM负责人筛选项目使用的族进行上传
9、管线碰撞检查:通过BIM系统碰撞检测各个专业之间的碰撞,提前发现不同专业之间碰撞问题,确定优化方案,避免施工时出现返工,节省工期;
10、结合建筑结构模型,按照规范标准及现场施工要求,对管线进行深化,图为B2层核心筒内侧走廊优化对比图
11、模型出图:结合结构模型,精确定位预留孔洞,统计并导出预留预埋图,方便土建专业进行空洞预留及埋件,加强与土建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
12、三维技术交底:在现场布置触摸显示屏,将展示端与项目么有云连接,通过BIM动画和模型为现场的施工方案交底,现场工长通过电子屏查阅云平台中的工艺做法及三维技术演示动画;
13、安全防护分析:运用Revit软件辅助项目的安全管理,对临边洞口、施工电梯防护、高空作业等高危位置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14、智慧工地:项目采用指纹门禁系统,对劳务 工人进出现场实行实名登记并精确进出场时间,协助工程部对劳务队伍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务工人管理信息的可追溯性管理
三、实施总结
1、BIM技术有助于打破各方的沟通壁垒;
随着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普及,让交流从二维转变到三维,文字转为到模型,静态转变为动态,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让各部门的沟通效率得到提升;
2、目前项目BIM技术主要在技术应用上相对成熟,其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技术人员的BIM水平相对其它部门 具有一定优势,但是BIM技术不能仅靠技术人员,还需要其他岗位人员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需要更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才能有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