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建筑企业未来3年的发展机遇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等目标。
方案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的城市。在这其中,建筑企业未来3年的发展机遇又有哪些呢?
一、健全市政公用设施
1. 完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三行系统”,改善行人过街设施。
2. 完善居住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新建居住小区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3. 推进水电气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
4. 加强城市景观照明节约用电管理和用能清洁化。
方案中提及的“充电设施”、“用能清洁化”“节约用电管理”等关键词,都离不开近年大力提倡的“新基建”、“绿色建筑”等概念,国家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企业自身发展方向应根据国家政策变动做出适当调整。
市政公用设施作为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传统的市政业务企业更是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列入“十四五”规划,而传统企业还处于服务系统孤立、服务形式单一、数据相对零散的环境当中,实现传统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市政企业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1. 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
2. 推进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设施和建筑节能改造。
3. 推动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
城市发展初期产生的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许多城市原有的结构设计、交通布局、经济模式甚至房屋功能、外观都与现代城市发展对应不上,使得老旧城区改造成为城市功能升级的重要一环。
另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吃紧,城市发展渐渐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更新转变,老旧城区改造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未来城市空间供给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疫情导致宏观经济承压、地方财政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将存量挖掘更新是提升城市能级、创造新空间价值的必要方向。
三、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1. 采取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手段,防治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改进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和设施的应急避难功能。
3. 建设一批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
四、加大内涝治理力度。
1. 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2. 实施排水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修复破损失效设施。
3. 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4. 在山洪易发地区合理建设截洪沟等设施。
内涝现象增加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以及产业的发展,进而产生的生活热量、污染排放对城市微气候产生影响,靠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髙于远离地面的大气层温度,易产生激烈的大气对流,更容易引起强降雨的气候。
在2035年城镇化达到70%以上的成熟阶段前,将还会有近1.5亿人口进入城镇,因而加剧前面提到的原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统筹存量排水设施改造和增量排水设施建设仍是建设新城区的重中之重,治理内涝任重而道远。
五、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
1. 发展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
2. 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
3. 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4. 推广节能产品和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
2022年3月11日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了实现2030年建筑碳达峰的发展路线。减碳对建筑企业可是蕴藏着不少机遇,首当其冲就是新能源工程建设,迎来行业快速增长机遇。
其次包括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以及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另外,绿色建筑排放量低于碳排放分配的配额,则可以在碳市场出售配额获利,碳排放权交易或成为建筑企业发展新增长点。
六、总结
不管是从“新基建”“数字孪生城市”亦或是“减碳”,看似是建筑行业的危机但却蕴藏着不少发展机遇。在全球疫情疯狂肆虐的影响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应对疫情、发展经济的核心策略。建筑企业身处当前形势下,应紧跟国家形势,提升自身实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才能在时代发展的长河里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