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大峡谷”穿越千米瓦斯风险区
烈日下,在红崖山隧道洞口,作业班组成员正逐一接受入洞安检。“严格进洞安全检查为的是严控火源进入瓦斯工区。”三航局都香高速A6标项目安全总监蔡斌介绍道。
红崖山隧道位于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乌蒙山脉,是都香高速公路云南守望至红山段工程“七隧五桥”控制性工程之一。红崖山隧道瓦斯区间为全线最长,左右幅瓦斯区间长达3647米。“穿越瓦斯风险区,安全风险巨大,我们一定要严阵以待,确保作业安全。”施工伊始,项目经理高国庆就划下了这道安全红线。 为了摸清设计瓦斯段的地质情况,项目部每掘进100米就要利用超前水平地质钻孔进行瓦斯探查。就在隧道掘进至设计瓦斯段180米处时,项目施工团队发现掌子面出现了部分煤矸石。这些黑灰色的石头引起了工程部部长陈浩的警惕,项目部立刻加大现场巡逻和瓦斯检测频率。不久,瓦检仪瓦斯检测浓度值直逼允许上限。“设备暂停,停止开挖。”陈浩立刻下达暂停施工指令,并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迅速撤离。
经过专业机构的现场循环检测鉴定,红崖山隧道主线施工正式进入低瓦斯工区,项目部随即开启瓦斯隧道管理施工。在掘进方案的基础上,项目团队根据现场实际完善了一套管理制度与施工方案,并制定了“勤监测、强通风、严动火”的工作原则。 由于隧道左右洞地层分布着厚达5米的劣煤层,要想有效辨识并管控煤层生成的瓦斯,就必须精确检测瓦斯气体生成情况。为此,项目部采用自动监控和人工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主洞内,项目部布设了瓦斯自动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瓦斯浓度,当达到规定上限时,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施工中,由专职瓦检员配备光干涉瓦斯检测仪对隧道掌子面以及其他容易聚集瓦斯的地方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回检测,班组作业人员则配备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实时检测作业区的瓦斯浓度。此外,由于瓦斯极易透过裂隙发育、结构松散的岩层,渗透到隧道开挖空间,项目部在洞口外设置了高功率通风机,通过风管将新鲜的风流分别送到掌子面,再沿各开挖隧道将污染空气排到洞外,降低隧道内瓦斯气体浓度。
“‘硬件’有了,‘软件’也要跟上,动火和通风的执行效果影响着后续施工安全。”蔡斌说道。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执行动火设备上锁管理,诸如动焊、切割之类的动火作业必须得到审批后才能进行,杜绝擅自动火的情况出现。除了严控动火,隧道内的通风管理也得到严格落实。项目部成立了通风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洞内通风管理和设备维保,一旦风机发生故障停止运转时便自动切换到备用风机,保证洞内风流和风压。在严控火源、加强通风等举措的护航下,隧道施工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违规,安全度过“危险期”。 如今,红崖山隧道双幅贯通,历经三年多的长距离穿越,项目团队攻克了瓦斯风险区、“水帘洞”、“千层酥”等重重难关,顺利打通了这条“地下命脉”,全力冲刺通车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