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设计院BIM如何实施?
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BIM技术,相信都不陌生。作为整体而言设计院无疑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实践BIM的建设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没有之一。从早些年BIM技术发展到现在,业主和施工企业对BIM价值需求以及价值实现路径正在日趋清晰和强烈,而设计院却成为了业主、设计、施工三个主要项目参与方中BIM应用最被动的一方,是否还能如当初CAD普及应用时代那样傲视群雄?
设计院的迷茫来自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用BIM技术实现比CAD提高图纸质量的目标(或提高制图效率的目标)实现起来要容易,而提高图纸质量所能带来的效益是慢效益或间接效益,提高制图效率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快效益和直接效益。前述所谓的“容易”是指投资相对少、见效相对快、影响面相对小。另外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图纸质量和制图效率,而不是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后者要综合和复杂得多。而用不用BIM出图也正是目前国内设计院BIM实施路线决策过程中的最主要争议之一。
在讨论设计院的BIM应用迷茫和为设计院寻找成功BIM实施路线的时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明确,那就是在正常设计费以外业主不再为设计院应用BIM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一旦有了额外的费用,这个迷茫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至少是暂时不存在了。
因此,设计院在探索适合自己的BIM实施路线的过程中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只有正常设计费(即业主没有因为设计院使用BIM而专门付费,设计院只完成设计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包括延伸业务)应该从哪里入手实施BIM?
有了上面的前提条件界定以后,影响设计院BIM实施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就不言而喻了,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上述设计院BIM实施路线选择时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团队组建方式:设计院BIM团队的组建和培训可以有多种形式及其组合,但本质上可以归纳为
1.1组建专门的BIM团队、1.2抽调专业设计人员组成BIM设计团队和1.3全员培训BIM应用三类,第三类1.3好理解,前两类的区别在于1.1方式设计任务需要由专门的BIM团队和传统的设计团队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而1.2方式设计任务可以由BIM设计团队独立完成,显然1.2是1.3的局部试点,1.3全员掌握和应用BIM(请注意不是只用BIM)是最终目标,而1.1是另外一种尝试,也可以是实践1.2并最终实现1.3的一种探索。不同团队组建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如下:
2、BIM应用范围:介绍BIM在设计阶段应用的材料很多,意义是BIM需要和建筑业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各类设计任务,而不是靠BIM一种技术。
3、BIM应用方法:BIM应用归根结底,就是将二维图纸三维可视化,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那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BIM应用方法,就可以层出不穷甚至标新立异,常规的BIM应用方法有:三维可视化,碰撞检测,动画漫游,数据平台对接等。
4、BIM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无非请外部团队做、合作做和自己做三种。
大家知道,实际情况肯定更复杂,那么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设计院要实施BIM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那就是选择风险低、投资回报好的实施路线。
同一个时期不同设计院能够使用的BIM技术和BIM软件产品基本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设计院的核心能力、盈利模式、项目特点、人员构成、地域特性、客户类型等则是不一样的,每个设计院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团队组建方式、BIM应用范围、BIM应用方法和BIM应用模式作为BIM实施的切入点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BIM实施重点,才能用好BIM这个新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为设计质量和效率以及设计院整体竞争力提升服务。
简而言之,设计院BIM实施到底从哪里入手以及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线,更多地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和经济问题。所谓经济就是今天的效益,所谓战略则是明天的效益,只有懂得如何找到取得最高效益的方法,才能解决自身的痛点。